梁河流水潺潺,邊疆山川秀美。金秋時節,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大地豐收在望,稻田泛著金黃,山間葫蘆絲聲悠揚,村落整潔有序,特色產業蓬勃發展,人民笑容滿面。
這里地處云南邊疆,是一個集邊疆、民族、山區于一體的農業縣,也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葫蘆絲)”。二十二年來,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有色集團”)與梁河縣結下了不解之緣,攜手推進鄉村振興,走出了一條具有梁河特色的振興之路。
產業興旺——“貧瘠地”變成“富饒田”
梁河縣,一個集邊疆、民族、山區于一體的農業縣,曾因自然條件限制和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被貧困的陰影籠罩。然而,在中國有色集團的定點幫扶下,這片土地正悄然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看,這就是我們的光伏電站,它不僅為村子帶來了穩定的收入,更照亮了我們的鄉村振興之路!”梁河縣平易村支部書記尹以浩自豪地介紹道。
中國有色集團深知產業振興的重要性,結合梁河縣的資源稟賦,制定了一系列精準的產業幫扶措施。在光伏產業方面,中國有色集團投資建設的多個村級光伏電站,如璀璨明珠鑲嵌在梁河大地上。這些光伏電站不僅為當地帶來了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更為梁河縣的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依靠光伏電站,平易村村集體年收入突破50萬元,村民們看著這些閃閃發光的光伏板,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
除了光伏產業,中國有色集團還支持梁河縣發展特色種植養殖。他們結合當地實際,提供資金、技術、市場等資源,支持葫蘆種植、紅花油茶等特色產業的發展,幫助當地形成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項目,村民們熱火朝天地勞作,心中期待著收獲的季節。如今,梁河縣的葫蘆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紅花油茶也成了當地的支柱產業。村民們靠著這些特色產業,錢包漸漸鼓了起來。
扶貧車間的建設也是中國有色集團產業幫扶的重要舉措。扶貧車間引入電子器件裝配加工企業和農業公司,為當地群眾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
在中國有色集團投資的扶貧車間里,楊國敏一邊熟練地組裝著手里的電子器件,一邊說道:“在搬遷之前我就發愁以后要怎么謀生,沒想到幫扶單位中國有色集團早就為我們謀劃好了工作問題,通過參加組織的培訓,提高了技能熟練度,在家門口從農民變成了藍領工人”。
文化賦能——“葫蘆絲”吹響振興曲
“葫蘆絲聲聲,文化韻悠長。”梁河縣,被譽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葫蘆絲之鄉)”,葫蘆絲發源于梁河縣的傣族故事。葫蘆絲文化在這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底蘊。
中國有色集團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文化資源的巨大潛力,也與當地發展戰略不謀而合,將葫蘆絲文化旅游產業作為幫扶工作的一大亮點。
“以前,我們制作葫蘆絲都是用紅河州彌勒市的葫蘆,現在,我們可以用梁河自己種的葫蘆了。”葫蘆絲非遺傳承人倪開宏說道。
在中國有色集團的幫扶下,梁河縣的葫蘆絲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傳承和發展。梁河縣在當地建設葫蘆絲種植示范基地,推廣優質葫蘆品種;聯合非遺傳承人,推動葫蘆絲制作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打造葫蘆絲文化中心和農業觀光體驗園等項目,提升梁河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如今,梁河縣的葫蘆絲文化已經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國甚至世界。葫蘆絲文化藝術節、葫蘆絲制作技藝大賽等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體驗。
“我要感謝中國有色集團,不僅豐富了我們當地的葫蘆絲文化旅游內容,還讓我有更多的機會在北京等地演出,讓更多的人了解梁河縣、了解葫蘆絲音樂、了解葫蘆絲文化。”游客們不僅可以欣賞到精彩的葫蘆絲表演,在葫蘆絲之聲中品民族風采,還可以親手制作葫蘆絲,感受這一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些活動不僅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提升了梁河縣的文化軟實力。
在中國有色集團的幫扶下,梁河縣的葫蘆絲文化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它像一股清泉,滋潤著這片土地和這里的人民,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人才輩出——“技能強”更“志向堅”
“我們在校已有一千多名學生,是搬遷下來前的三倍,學生學習積極性高了,而且還有周邊縣市的家長來問能不能把孩子送到我們這來。”梁河縣職業中學郭自富校長介紹說。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途徑。中國有色集團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將教育幫扶作為定點幫扶梁河縣的首要任務。
二十二年來,中國有色集團累計投入梁河縣教育幫扶資金近三千萬元,參與梁河縣第二初級中學、芒東鎮第二小學、梁河縣第一中學、梁河縣職業中學等學校的規劃和建設,同時連續多年捐資助學,幫助二千多名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這些基礎設施的改善,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好的學習環境,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人才是第一資源。”通過技能培訓、產教融合等方式,為梁河縣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和鄉村治理人才。
梁河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定旭感慨道:“還記得縣里通知我去領取助學金時,我正跟著爺爺學打鐵。如果沒有這筆助學金,我可能就放棄讀大學了。畢業后,我放棄了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投身到梁河脫貧攻堅工作一線。”
中國有色集團幫扶梁河縣累計培訓技術人員和基層干部數千人次,顯著提升了當地群眾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同時,建設的產教融合基地和產業孵化園也為當地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這些經過培訓的人才在當地產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梁河縣的全面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能。
鄉村煥新——“舊貌換”展現新顏容
“看,我們的村子現在多漂亮!”“這要感謝黨的好政策,也感謝中國有色的幫助,我們才從山上搬下來,能住在這么好的村子里。”梁河縣平易村村支書尹以浩指著煥然一新的村落說。
“絲光坪村和一碗水村原先都在山上,雨季一到,全村就面臨著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的極大風險。2019年,兩村通過易地搬遷搬到了縣城周邊,合并成了一個村,分別取‘坪’字的音和‘一’字的音,更名為平易村。”“搬遷下來后,通過‘十聯戶網格’網格管理,平易村逐步實現了兩個村子的融合,形成了有序、規范、文明的鄉村治理典范。”河西鄉副鄉長尹曉愛說道。在中國有色集團的幫扶下,平易村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提升了群眾的生活品質,更增強了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同時,中國有色集團還注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向平易村派出了駐村第一書記,推動平易村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平易村先后榮獲云南省省級鄉村振興‘千萬百’精品示范村、美麗鄉村和綠美村莊、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個榮譽稱號。”駐村第一書記武錫隆介紹道。
消費助農——“梁河產”走向全中國
“我們的皂角米是全場獨一份,是每次參加展銷最受歡迎的。”“皂角米富含植物膠原蛋白,純綠色純天然。”梁河縣邊城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劉玲介紹梁河當地特色農產品皂角米說道。
為了幫助梁河縣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中國有色集團借助央企消費平臺積極推廣當地產品,積極組織梁河當地農特產品企業參加展銷會,把梁河產品推出去。據統計中國有色集團累計采購幫銷梁河縣農產品已超過千萬元。
中國有色集團不僅自己采購農產品還積極動員內部員工和社會各界參與消費幫扶。通過設立“中國有色幫扶館”和“中國有色特惠館”等電商平臺為梁河縣的農產品廠商提供長期穩定的電商渠道。此外,中國有色集團還通過媒體宣傳、直播帶貨等方式提升梁河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助力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梁河產品已發售到北京、上海、湖北、廣西、新疆、內蒙古等多個省市地區。
展望未來——“攜手行”共創新輝煌
二十二載深情厚誼,二十二載攜手共進。在中國有色集團的定點幫扶下,梁河縣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鄉村振興成果。
然而,這只是一個新的開始。
中國有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文崗在梁河調研時表示,“我們要不斷創新幫扶方式,落實幫扶措施,增強內生動力,集中優勢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展望未來,在中國有色集團的持續幫扶下,梁河縣將在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等多個維度實現全面而深遠的振興。
下一步,中國有色集團將繼續深化產業幫扶,推動梁河縣的特色產業向更高水平發展。同時,將加強技能培訓和產教融合,為當地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深入挖掘和傳承葫蘆絲文化等傳統文化資源,提升梁河縣的文化軟實力。同時,還將注重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讓梁河縣的山更綠、水更清、人更美。
展望未來,在中國有色集團的持續幫扶下,梁河縣的鄉村振興之路將越走越寬廣。
云南網通訊員 宋國興 武錫隆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