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經國家科技部、財政部審批,中國有色集團出資企業沈陽有色金屬研究院申報的2009年度國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術開發研究專項資金—“鎳紅土礦硫酸化焙燒—浸出新工藝的研究”項目正式下達。
該項目是《科研院所技術開發研究專項資金研究開發規劃》(2007—2009年度)中“鎳紅土礦資源開發技術及工藝”技術研發方向第三年度規劃的項目。三年規劃主要內容是通過采用濕法冶金、火法冶金和濕法冶金-火法冶金相結合的擴大試驗研究,開發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處理鎳紅土礦新藝術和新工藝。其中2007年度的低含量鎳紅土礦常壓浸出新工藝和2008年度鎳紅土礦電爐還原生產鎳鐵節能技術兩個項目正在實施當中。
“鎳紅土礦硫酸化焙燒—浸出新工藝的研究”項目是鎳紅土礦冶煉工藝的一個重大突破,將對鎳紅土礦技術進步產生重要影響,對于提高我國鎳、鈷產量以及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同時,對于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節約能源具有明顯成效。該項目采用硫酸混捏—硫酸化焙燒—浸出火法、濕法相結合的工藝處理鎳紅土礦,鎳、鈷回收率比常壓浸出高出10%至15%,酸耗比常壓浸出降低一半以上。與高壓浸出工藝相比,技術指標基本相當,但在設備投資、操作控制、設備維護及設備可行性等方面,該工藝均優于高壓浸出工藝。
沈陽有色金屬研究院是中國有色集團重要的科研院所。“鎳紅土礦硫酸化焙燒—浸出新工藝的研究”項目的實施使沈陽有色金屬研究院在該領域占據了技術至高點,對沈陽有色金屬研究院在該領域研究的技術突破、人才團隊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該院在鎳紅土礦資源開發領域的技術地位和科技水平。